比特幣當然不是龐氏騙局,不過…

最近比特幣價格一度突破 2 萬美元,但有「股壇長毛」之稱的 David Webb 指比特幣是「分散式龐氏騙局」,再令比特幣是否騙局的話題再獲討論。

所謂「龐氏騙局」是指欺騙他人向虛設的企業投資,該企業或項目本身沒有任何實際運作,透過由後來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者,從而誘使更多人上當,當沒有後來投資者後,騙局就會自動爆破。但問題是,比特幣是否適用於對「龐氏騙局」的定義?

 

加密貨幣投資跟樓市、股票不同

會令人覺得比特幣是騙局,主要是兩點:一、比特幣本身的確沒有實質的有價物件、經濟作為支撐;二、它的投資價值是由新入場的投資者支撐。

如果說「一」的話,其實已沒什麼好說的,畢竟加密貨幣本身就完全不同於傳統舊經濟、實體經濟,其價值在於以數學加密來保證發行量,不能濫發也不能纂改,也就是說大家不再是相信一種實體的貴金屬,而是信任精良的演算法。如果不相信這一點的話,其實已經無法討論下去。

反而「二」是蠻值得討論的。筆者與另一位有研究加密貨幣的朋友討論時,大家都同意加密貨幣投資的確跟樓市、股票投資等不同,加密貨幣投資是一種非常接近「零和遊戲」的投資,也就是說,如果真的接火棒的話,一天不回到購入價,一天都真的蝕本的。

 

手持比特幣本身並不能創造現金流

「持有現金」和「持有比特幣」的最大不同,是前者只要放到銀行,先撇開通脹不提,它還是有利息的。但無論比特幣放著多久,它也不會為持有者帶來任何現金流,因此有些人堅持「比特幣不算是資產」,而歸類為「有價收藏品」。

有人用「樓市股市一樣是靠後來投資者支持」去反駁,雖然是事實但亦非「事實之全部」。誠然樓市、股票,一樣會有高追接火棒的機會,但買樓你能把它出租,股票也可能有股息收入,換言之就算帳面蝕了,也回不到歷史高位了,但理論上它還能有回本的可能性,即使可能等好多年。

而比特幣的問題在於缺乏這種現金流。雖然有人反駁各種分叉的比特幣也是「紅利」,但這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息,而且分叉出來的新幣也不一定有價值。而這種特性也導致比特幣的價值確實只由後來投資者來支撐,如果沒人願意用更高價格購入就沒有理由支撐其高價。

 

信仰加密貨幣不等如信仰比特幣

其實很多比特幣早期投資者並非「對比特幣有信仰」,他們信仰的是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概念,而不是任何一款加密貨幣。比特幣僅僅是各種「加密貨幣之母」,而不是代表加密貨幣本身,換言之,只要有更好的技術能改善比特幣的弱點,新幣就會取代比特幣作為幣圈的標準貨幣。

筆者並不認為比特幣是龐氏騙局,但也不否認今年的升勢太誇張。很多人以傳統經濟理論去分析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經濟,無法套用分析下自然得出各種「騙局」、「估價過高」的結論,但加密貨幣完全是新事物,對它的投資也是對未來的投資,也就是相信比特幣或加密貨幣會作為未來經濟的基礎的前題下投資。

 

目前並沒其他加密貨幣能完全取代比特幣

很多人誤以為比特幣只用於洗黑錢和買毒品,有學者甚至用毒品交易市值來計算比特幣市值,但根本是捉錯用神。事實上隨著 ICO 愈來愈熾熱,作為參與 ICO 的標準貨幣,ICO 市場的價值便等同比特幣的價值,當然目前 ICO 本身也缺乏量化市值的參考,但如果認為「比特幣背後沒有經濟支撐」,好快就會說不通。

也就是說,是否投資者比特幣或加密貨幣(甚至 ICO),是取決於投資者是否「科技樂觀主義者」。筆者不認為比特幣是龐氏騙局也不認為它會大爆破,因為目前並沒有其他加密貨幣或技術能完全取代今天的比特幣,但筆者倒相信總有一種新加密貨幣會取代比特幣的角色。

如果買股票也不應該只聽「冧巴」就去買,買比特幣也不是見升值就急著入市。政府宣傳片都教人「投資風險要先問過」,投資加密貨幣也需要對技術和幣圈發展有一定理解,這才是正確的投資態度。

 

Leave a Reply

Shares